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區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落實自治區《關于推動自治區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緊密對接自治區重點產業鏈,進一步優化人才供給結構,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按照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肮そ嘲唷迸囵B計劃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內教職成函〔2022〕87號)要求,教務處會同各二級學院整合學院教學和合作企業資源,結合專業特色,綜合師資和學生水平,經過長期調研、多次討論,決定在風力發電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個專業,建設“工匠班”。
為保證“工匠班”培養計劃落地落實,2月28日,教務處組織召開研討會,就“工匠班”培養計劃實施方案的相關工作進行研究。
會上,張瑞英副院長要求各級對學院發揮優勢資源打造“工匠班”予以高度重視,重點強調對“工匠班”的建立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一定要在課程、方法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培養的學生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院將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樹標桿,使之發揮榜樣作用,激發其他學生的上進心和學習熱情,形成教育教學良性循環。同時,將此項工作作為學院的重點工作希望其他部門全力支持“工匠班”的相關工作,為“工匠班”建設保駕護航。
蒙永剛老師以風電專業“工匠班”培養計劃實施方案為例進行介紹,從指導思想、組織架構、實訓資源、合作企業及保障措施幾個方面詳細闡述,并著重對運行實施方面進行了說明。
從導師遴選開始,要求工匠班的導師必須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素質優良、管理協調能力突出,能制定切合學生水平和企業需求的教學、實訓項目。合作企業能為學生提供穩定的生產經營崗位和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習機會,建立教師和企業師傅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學校理論知識學習和企業項目實訓交替進行,實施將課堂學習、校內實訓、崗位實訓有機結合起來,培養企業需要的“卓越工匠”。
“工匠班”實行小班化管理,精英式教學,教學內容以企業真實生產任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項目、技能競賽項目、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技術研發項目等為主要載體,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采用項目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方式,系統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學院的重點實驗實訓室、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中心、仿真中心等資源將優先向這部分學生開放,并為學生參與實踐和創新活動、科學研究活動提供必要支持,學生修完既定的培養課程后,還將獲得相應的證書和個性化的優秀學員推薦信。經由“工匠班”培養合格的學生,合作企業在工作崗位和薪資待遇上都將優于普通班學生。
“工匠班”的建設,對突出學院辦學特點,打造品牌專業,促進專業群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提供原動力,教學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學院學生的個人發展、高質量就業充分助力,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光輝燦爛的明天!
學院副院長張瑞英,教務處處長劉國華、副處長李紅梅、風電專業帶頭人蒙永剛、新能源汽車專業帶頭人衛德、計算機專業骨干教師劉磊參加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