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內蒙古能源職業學院2017年整體工作部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到每一位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學院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關系到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院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上下齊心合力,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大力加強就業指導和思想教育,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落實大學生“雙創”戰略精神,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著重抓好幾個重點環節的工作,保證學院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年度畢業生就業情況相關分析
2017年學院把畢業生就業創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強化“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的工作理念,堅持走培養能源特色人才的發展道路,以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目標,深化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確保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教育部及自治區教委要求,現將學院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總結報告如下:
?(一)畢業生結構分析
能源類專業設置穩定,開設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城市熱能應用技術、煤炭深加工與利用、油氣藏分析技術、會計、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等八個專業,招生規模依據就業市場人才需求變化適當調整。其中,2017年我院畢業生共計478人,一次就業率為70%。其中,2017年共計畢業生478人,結業37人。
(二)市場對專業需求的結構分析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國夢”思想引領特色能源新發展,既是能源部門和能源工作者作者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發展的新機遇。結合近三年全區能源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和用人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信息比較分析可知,隨著十九大的到來,全民對能源專業認識的不斷提高,能源專業缺口較大,人員流動較快,加之全區能源類的專業院校較少,給能源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
?(三)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我院能源類專業辦學年限已經多年,畢業生社會認可度較高,就業率較往年有所提升,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院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式屬于學院推薦和企業自主選擇,大部分畢業生均就職于能源類單位,少數學生均與用人單位自主簽訂勞動合同,據學院就業率的統計中,可以統計到60-70%學生的就業數量和就業方向。由于上述原因,我院畢業生一次就業在剛及格范圍,僅有70%。但由于能源類專業的寬容度很高,因此,自主就業的比率很高,二次就業率有了明顯提高,實際就業率預計在90%左右。這說明我院大部分畢業生離校前或在畢業后的短時間內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以下是2017年我院就業數據:油氣藏分析技術?18人,就業17人,就業率為94%;煤炭深加工與利用29人,就業26人,就業率為89%;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55人,就業48人,就業率為87%;發電廠及電力系統113人,就業89人,就業率為78%;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112人,就業106,就業率94%;城市燃氣工程技術34人,就業30人,就業率為88%;會計7人,就業6人,就業率為85%。
(四)畢業生就業發展趨勢
近些年,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院校畢業生整體就業率較高,但在能源領域中就業比例仍然居中,畢業生去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就業崗位較多的部門仍以校企合作企業為主,受到內蒙古自治區現有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油氣藏分析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市場尚處于培育階段。在內蒙古油氣發展相對薄弱以及對油氣專業人才需求量十分有限的市場現狀下,致使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較低。此外,在地區間表現出極大的不平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油氣專業和煤炭專業在今年大環境影響下,就業相對較困難,而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城市熱能應用技術相對較好就業,而且市場空間較大。新能源是新興發展能源符合國家需求,人才缺口較大,學生相對好就業些。
二、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院高度重視學生頂崗實習工作,通過與能源行業企業合作并利用其資源,強化校企合作,組織學生開展頂崗實習。目前,學院已建立30余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基本覆蓋我院有畢業生的所有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時間平均3-6個月,特別是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城市熱能應用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后企業直接和學生簽訂就業合同。我院的特色專業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城市熱能應用專業先后和區內外大型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我院風電專業學生深受企業的好評,我院與華儀風電采取校企合作辦學的新型模式,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在實踐一線采用學徒方式培養學生,加大與企業合作的力度這是風電專業學生取得好成績;我院2017年年底先后有90人左右的學生到內蒙古中環光伏有限公司實習,半年后在崗還有64人,說明學生具有相當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學習精神,這也說明中環光伏是一個值得學生去學習實踐的優秀企業。學院每年還讓優秀實習生進班演講,將學生在企業的經歷、企業的要求、在企業學到的知識和在校需要加強的地方并對教學提出寶貴的改進意見。
學院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教學成員,根據專業特點,對課程體系進行整體規劃,將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核心環節,納入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時間,實踐類課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平均在60%以上。調整了實踐教學內容,盡可能與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資格制度相適應,組織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共同設計實訓項目、共同編制實訓教學文件,共同承擔實踐性課程教學,通過專業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等分段實訓,層層遞進的形式,使學生真正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三)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學院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考核與職業資格鑒定工作,積極實施“雙證書”制度。不斷強化大學生“雙創”工作思路,教務負責學生專業技能考證培訓工作,開設有登高作業證、低壓、高壓電工操作證、駕駛證等等多種資格證書培訓認證項目。目前,我院學生獲取的職業資格證書的種類基本覆蓋大部分專業學生的考證要求,具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的畢業生獲取“雙證書”的比例均在80%以上。
(四)積極擴大合作企業數量
每年3月底開始推進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組織以信息咨詢、政策宣貫、指導服務、困難幫扶、促進就業為主題的畢業生就業創業進班宣講服務活動。為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及時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為新專業及就業困難專業畢業生尋找就業崗位,具體負責老師需要登錄相關專業企業網站通過對企業資質審核進行校企合作,畢業生頂崗實習溝通。由于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提前籌劃,早布置、早準備、早動手,使就業工作取得先機,實施就業工作“全程化”指導和服務,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
召開各種形式的招聘會,千方百計的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除參加省教育廳,人才服務中心組織的各類大型人才及各種網上招聘活動外,在院內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招聘會,除按畢業生專業大類組織的電類類、汽車類、機械類、電氣類類、航空類類、經濟類等專場供需見面會,招就處、教務處、學工處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情況,靈活組織招聘活動,以方便用人單位,保證學生及時就業。2018年及時調整學生就業信息的儲備工作,提前向社會及用人單位介紹畢業專業,提供畢業生信息,進行就業指導,及時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并通過電話、畢業生QQ、微信群、就業宣傳欄、學生宿舍展板、輔導員、學生干部等方式將就業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細致的工作,熱情的服務將來會贏得更多企業、用人單位對我院就業工作的好評,為我院畢業生提供更寬泛的就業渠道。
2017年以來學院不斷擴大校企合作數量,為學生拓寬出口,區內外多家企業,與我院達成用工協議如:華儀風能、久和能源、匯川科技、天津電建、內蒙古中環光伏有限公司、內蒙古日月太陽能有限公司、內蒙古盾安光伏有限公司等等,跟等企事業單位增進合作關系,提升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學生的出口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強化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
進一步強化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并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做好初次和二次就業率的統計和上報工作。
三、畢業生就業對教育教學的反饋
根據學院2017年就業情況統計數據分析了就業形勢,我院研究擬制定以下措施,在保持就業率穩步增長的同時不斷的提高就業質量。
1.學院建立了就業和招生、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就業部門定期向學院領導及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反饋社會需求變化和畢業生就業狀況,學院在組織調整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時,就業部門給出決策參考建議。不僅強化了社會需求及畢業生就業狀況對專業設置、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的反饋和促進作用,同時也對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為一體的良性互動循環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建立畢業生人才庫,充分利用現有能源企業、能源運營公司等資源,挖掘潛在就業資源,拓展良好的合作關系,增加就業生的就業門路。
新的一年里,學院將主動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就業指導服務水平,全力以赴做好2018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的能源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