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隨著習近平發表圓桌峰會閉幕辭而落下帷幕。此次高峰論壇是繼APEC北京會議、G20杭州峰會之后由中國發起并舉辦的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主場外交活動,系統闡述了中國為世界發展精心繪制的“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象征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和領導力提升至全球治理核心舞臺。兩天的論壇富有成效,不僅發布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等具體成果文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反全球化思潮抬頭的當下建立長效機制為全球發展合作注入了強大的驅動力和凝聚力。
? ? ??能源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基礎議題,這也表現在此次峰會中能源相關話題和能源企業的高度“存在感”。習近平主席在開幕致辭中強調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并提議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以“三桶油”、“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能源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二十多個國家投資建設了油氣、電源、輸變電等領域的60多個能源項目,能源相關產業成了“一帶一路”走出去規模最大的產業,取得豐碩的成果,包括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的燃氣輸送管線,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電力項目等等。
? ? ??自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4年以來,國際能源合作既有成果,也有經驗教訓,例如緬甸密松水電站曾是能源企業“走出去”的標桿項目,但在開工一年多就被叫停,迄今擱置,這項規模堪比中國三峽大壩的工程已成為中國國際能源合作歷程中的一道傷口。總結歷史經驗,“一帶一路峰會”提出了重點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舉措,為國際能源合作未來的順利開展打通了“經脈”。
? ? ??「 政策溝通 」
? ? ??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伊始階段,許多西方國家的解讀認為這是中國攫取周邊國家利益的行為,贏家只有中國一個。而事實上,通過政策對接,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西方國家認識到,“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廂情愿的單邊主義行動,而是通過與各國的戰略對接,實現優勢互補,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中國政府發布了《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與行動》等基礎性政策文件,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間走廊”、蒙古提出的“發展之路”、越南提出的“兩廊一圈”、英國提出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完成了政策規劃對接。此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定期舉辦,并成立論壇咨詢委員會、論壇聯絡辦公室等常設機構。國際能源合作可以借此契機,實現政策層面和戰略層面的無縫銜接。
? ? ??「 設施聯通 」
? ? ??構建國際性基礎設施網絡是合作發展的基礎。設施聯通既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也包括通信、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互聯,還包括電力、天然氣等能源基礎設施互聯。根據《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成果文件,中國積極推動與相關國家的能源互聯互通合作,一方面是不斷完善和擴大油氣互聯通道規模,與相關國家共同維護跨境油氣管網安全運營;另一方面,推進跨境電力聯網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促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明確提出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在“加快設施聯通”平行論壇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條件已成熟,通過“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的模式實現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使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也已經與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互聯電網管理局簽署能源領域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